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
66

水泥窑耐火材料的使用规程

作者:  浏览量:2711  发布时间:2014-08-05 20:25:55  

水泥窑耐火材料的使用规程

贾华平

众所周知,水泥窑是水泥厂生产的心脏,保护这个心脏得以安全运行的是耐火材料,而水泥窑耐火材料的短板是回转窑内的耐火砖(浇注料有时也会成为短板)。


使用规程的注意事项


此规程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于1995年组织制定,到目前为止,仍然是国内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的最高、最新、最具权威性、也是唯一的规程,其中包含了研究院所、制造厂家、使用单位的宝贵经验,也隐含有他们的惨痛教训。虽然规程也不再具有强制性,但建议水泥厂的有关人员最好严格执行。


1.升温和降温制度


窑衬碱性砖的热膨胀系数最大,热稳定性差,又用于窑内温度最高部位,升温和降温的梯度最陡,温差压力最大,最容易开裂剥落,寿命也最短。因此,升温和降温制度是使用的一大关键。(1)湿法砌全部窑衬,以30/h升温为佳;(2)只检修部分碱性砖,以50/h升温为佳;(3)停窑不检修砖,烧成带能保持在300℃以上,可加快到125/h升温;(4)在窑胴体椭圆度正常情况下,可适当加快升温速度:20~300℃区段,可加快至240~300/h300~800℃关键段,30/h为最佳,最快也不能超过50/h800~1450℃区段,可加快至60/h。这是必须保证的烘烤升温制度。


2.预热器烘烤


1)对水硬性浇注料,为了解决附着水和化学结合水,24小时内不得烘烤;(2)对含浇注料层在内的复合衬里,烘烤时间应达到一个星期;(3)对只使用浇注料的衬里,其具体升温制度应如下表所示。


对只使用浇注料的衬里,其具体升温制度应如下:


3.烘窑注意事项


烘窑必须是连续进行,不得中断。万一中断,在时间短、保温好的情况下,可以从实际降到的温度开始,接续烘烤;如中断的时间较长,则必须按冷窑制度降至常温,重新开始烘烤。烘窑期间,应按烘窑制度转窑,力求烧成带内砖各处温度均匀,保证窑胴体中心线规整,椭圆度正常。停窑而不换砖时,必须慢冷以保证窑衬安全。应在停窑后用辅助传动间隙转窑,并停高温风机且关闭阀门,维持最小负压(例如在排风机处为30mmH2O),经24h后方可打开窑门来加快冷却。


对于传统小窑,畜热量小及密闭条件差,冷却时间可以适当缩短,停窑时立即关闭高温风机阀门,使高温风机保持空转,等窑皮和窑料表面变黑,不见红料,方可逐步开大阀门用排风机冷窑(抽风快冷)。达到窑皮及窑料变黑,大致需要5~8h不等。


4.挂窑皮及保护窑皮


在正常窑皮保护下,碱性砖表面温度由无窑皮的1400℃左右降到600℃左右,砖内温度梯度显著平缓,显著地抑制了渗入变质的破坏作用,有效延长了碱性砖的寿命。


窑皮稳定存在的基本条件:入窑料(含窑灰、煤灰等)成分稳定且适当;火焰位置与窑温必须稳定且合适;窑体规整性好,椭圆率正常;窑运行稳定,开停次数极少。


正常挂窑皮:坚持用与煅烧熟料一样的正常温度挂窑皮,严格控制挂窑皮期间的熟料质量,升重正常,既不出黄料和生料,也不产生大量大块和大量拳头大小的料球,保持熟料颗粒细小均齐。采用白云石砖时可以更短。为求挂窑皮期间操作方便,必要时可适当减少喂料量。


保护好窑皮:要经常观察控制、严密监视胴体表面温度,发现窑皮蚀薄、筒体温度升高,要及时补挂,补挂时也可适当减少喂料量,且不考核补挂的班产量。窑皮是回转窑的命根子,保护窑皮就是在保护生命,补挂窑皮就是在抢救生命,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。因此,窑操作员上班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护窑皮。


从设备上讲,窑胴体表面温度不应超过370℃(瞬时不大于400℃)。如掌握失当,一旦超过了这一温度,应及早采取降温措施,窑温在正常煅烧范围内偏低控制,适当减料,加紧补挂窑皮。


建立一些基本观念


1.一般来讲,在挂窑皮期间产量都比较低,但这不能理解为产量低有利于挂窑皮,而是低窑速有利于挂窑皮。减产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窑速并保持合理的填充率,较低的窑速和适当偏高的填充率才是挂窑皮的基本条件(取其极端,停窑能压补就是这个道理。注意:停窑压补在操作中是严禁行为)。


有些新建厂,在降低窑速和投料量的情况下长时间挂不上窑皮,便进一步的降低窑速和投料量,结果还是挂不上窑皮,这关键就是投料量的降低幅度大于了窑速的降低幅度,导致窑内填充率过低所致,料在砖上呆的时间过短,又怎么能挂上窑皮呢?反过来适当增加投料量后,窑皮便迅速的挂上了。


2.控制砖的升温速度,主要是控制砖的热面与冷面的膨胀差值,这与导热系数有关,另外还要考虑砖的热面温度与窑胴体的温度差值,实际上是砖的膨胀量与窑胴体的膨胀量相适应的问题。所以,对不同的窑、不同的砖、不同的环境,其合理的升温要求是不一样的,这也就是各个厂家都有不同的升温曲线的原因所在,不可千篇一律,把自己的经验到处推广。


否则,砖膨胀得快而窑胴体膨胀得慢,砖将受到窑筒体的挤压,砖的膨胀力是非常大的,有可能超过砖的耐压强度而损坏。因此,由于砖热面的升温膨胀在先,在砖热面升到一定温度后,要有一段恒温时间,以便让砖的热面膨胀等一下砖的冷面膨胀和窑胴体的膨胀。


关于恒温时间的控制,多数厂家都是照抄其他企业在多少温度段恒温多长时间的规定,在明白上述道理后,很容易理解控制一定的时间是不合理的。应以窑筒体高温段的温升速度为判断标准,当温升速度快时就应该继续恒温一段时间,而当温升速度已经很慢时就可以停止恒温了,没必要再浪费时间。


3.大窑内火焰温度可达1700℃以上,若无窑皮保护,耐火砖极易因砖内温差应力太大而炸裂剥落。无窑皮时碱性砖的热面层的热膨胀率很大,造成窑衬内温差压力可达30~70MPa,超过砖的强度,导致砖的开裂后随窑皮而剥落。


同时,耐火砖直接暴露在窑内,砖的表层温度有可能超过了允许的耐火度,导致砖的表层强度大幅度下降,即使不剥落也将被磨掉。对料软的厂家有烧流的危险,这就是可怕的推砖。推砖是非常可怕的,200mm厚的砖,新型干法窑10多分钟能把它推光,一定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。


窑皮的导热系数为1.163w/mk,而碱性砖的导热系数为2.67~2.97w/mk,如能维持150~200mm左右的窑皮,则碱性砖的热面温度可维持在600~700℃,使热面层的热膨胀率由无窑皮的1.5%降到有窑皮的0.6~0.7%,这就是窑皮的作用。


4.窑体淋水,特别是窑筒体已经烧高后的淋水,使窑胴体的膨胀对砖膨胀量的吸纳作用大为减小,增加了对砖的挤压力,为了延长砖的使用寿命,尽量不要采用窑胴体淋水。实际上,窑体淋水虽然能很快的补挂窑皮,但这种窑皮并不结实,好挂也好掉。


窑体吹风也是这个道理,只不过是比淋水危害小点罢了。实际上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保护窑皮并及时补挂窑皮,这种窑皮比通过吹风淋水强挂的窑皮要好得多。实际上,取消了吹风淋水这个拐棍,增加了操作员平时注意补挂窑皮的责任,更能减少窑皮脱落造成的风险。所以,有的公司近几年新建的分解窑,干脆不再设置窑筒体冷却风机。


5.关于砖的热工监控基准主要有以下几点:

①以砖的热面温度为控制基准;

②以距烧成带中心10m处的筒扫温度为控制基准;

③以窑尾烟室废气温度为控制基准。

应该说三种方法均属可行,但由于受现场条件所限,国内厂家多以窑尾烟室废气温度为控制基准。由于窑尾烟室废气温度受窑内通风、煤粉质量、火咀调节导致的火焰长短不同的影响,其和砖的热面温度的相关性较差,这一点应该给以充分考虑。


摘自《中国建材报》2014.7.21

相关文章

返回顶部